發布時間:2017-08-08瀏覽量:1987次
入夏以來,陳林習慣了早起。若遇晴好天氣,他便扛起腳架和相機,上到樓頂,拍攝成都的日出和百里之外的雪山。在成都看雪山,成為今夏刷爆朋友圈的話題之一。
新都區龍橋鎮山水村的村支書馮世明,是一名河長,他負責管護穿村而過的蟆水河。這條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小河,近年來因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變成了黑臭水體。馮世明不僅天天“巡河”,還一家家尋找直排污水的企業,更新村里的污水處理設備,最終讓蟆水河重回清澈。
就在成都市區,一塊塊新增的綠地、公園正在裝點這座城市。長度超過1000公里的天府綠道繞成都而生,首期工程將在本月內開工。三環路打造的綠化帶將升級打造成為熊貓綠道,這條以熊貓文化為載體的城市主題綠道,將成為成都市域綠道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在成都東邊,總面積超1000畝的7個公園,也將在今年國慶前后開門迎客。這些公園中不僅有街頭游園、社區綠地,還有面積超過700畝約4個人民公園大的海濱公園。
綠色,正在改變市民的生活方式。
上半年,成都的生態環境究竟如何?空氣質量有無變化?黑臭水體整治有無效果?我們了解到,2017年上半年,成都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有所好轉,PM10、PM2.5濃度月均值分別下降5.6%、1.5%,優良天數比例較上年同期上升3.1個百分點。就在3天前,隨著武侯區三吏堰、雞公堰和二道河3段河道水質全面達標,成都市城市建成區內的53段黑臭水體,水質已經全部達到治理標準。
治氣 上半年優良天數比去年同期增多 中心城區空氣質量有好轉
今年以來,成都相繼出臺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及“成都治霾十條”,以鐵腕手段治理空氣污染。那么,在各方面舉措的大力推進下,成都的空氣質量到底如何?從成都市環保局了解到,在上半年的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中,根據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顯示,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半年成都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有所好轉,PM10、PM2.5濃度月均值分別下降5.6%、1.5%,優良天數比例較上年同期上升3.1個百分點。
從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統計結果看,上半年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各區(市)縣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范圍為5.07—6.84。其中簡陽市、大邑縣、邛崍市綜合質量指數最低,空氣質量相對較好;從PM10濃度變化情況看,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各區(市)縣中共有19個區(市)縣較去年同期下降,濃度下降范圍為1—26微克/立方米,其中降幅相對較大的是新都區、青白江區、溫江區。
從PM2.5濃度同比變化情況看,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各區(市)縣中共有15個區(市)縣較去年同期下降,濃度下降范圍為1—19微克/立方米,其中降幅相對較大的是成都天府新區、溫江區、新都區。
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變化情況看,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各區(市)縣中共有15個區(市)縣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上升范圍為0.9—12.7個百分點,其中升幅較大的是雙流區、天府新區、郫都區。
治水 成都53段黑臭水體全部達標 水質均達到治理標準
“以前很臭,都不敢過來。”50歲的劉女士是住在二道河-武青北路橋段附近的居民,由于住房附近并無太多休閑娛樂場所,該河段附近就成了她散步的必經之地。過去,每到夏天河道中的淤泥便會散發出一股臭味,但今年盛夏,淤泥沒了,河水清了。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重拳治水,全面實行“河長制”管理,堅持生產、生活、生態用水“三水共治”,強力實施重污染流域綜合整治、城鄉黑臭水體綜合治理、良好水體保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病害整治、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等工程,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2015年,按照相關要求,成都市水務局、市環保局會同11個區縣政府,對城市建成區(繞城高速以內)的地表水體進行了排查和水質檢測,共排查出53段黑臭水體。其中,輕度黑臭25段,重度黑臭28段,總長度約144.6公里。
今年6月,“成都治水十條”出臺。作為成都治水政策的加強升級版,其中提出的“重量級”舉措,強化了生產、生活、生態“三水”共治,致力解決十類問題,并注重全民參與。備受關注的黑臭水體治理是“成都治水十條”的重點內容。按照計劃,2017年要完成城市建成區53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2018年,完成郊區(市)縣120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任務;2019年,完成郊區(市)縣剩余123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任務;到2022年,全市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經過兩年多的治理,8月5日,隨著武侯區三吏堰、雞公堰和二道河3段河道水質全面達標,成都市城市建成區內的53段黑臭水體,水質已經全部達到治理標準。不僅如此,根據“成都治水十條”,成都全市還要加快完成藍線規劃,拆除河道兩岸違法建筑,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到2019年,全面建成中心城區“宜居水岸”工程。
成都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告知,為了全面消除黑臭水體,讓碧水清流常伴市民身邊,成都一直全力以赴。除了建立健全中心城區河道管理長效機制,加大生活污水處理廠擴能改造力度等有效措施,成都還鼓勵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河渠水環境治理與管護,共建共享治理成果。
增綠 天府綠道首期本月內開建 國慶前后城東再添7個公園綠地
除了空氣和水,成都在對城市持續增綠上也動作頻頻。還了解到,在成都市規劃建設的1500公里主干綠道系統中,高新區范圍內的環城生態區部分已確定為首期工程,將于本月內正式啟動建設。按照總體規劃,高新區綠道總長約95公里,涵蓋南部園區、西部園區和東部空港新城,包括南區內的環城生態區、錦江、三環路約26.3公里;西區內清水河綠道、環城生態區共約15.5公里;東區空港新城內第二繞城高速和三岔湖環湖綠道共53.3公里。
按照計劃,將對錦城湖、桂溪生態公園、中和濕地已建成部分進行整體提升改造,打造“花樹綠道”“熒光綠道”“彩林綠道”等特色綠道,并依據總體方案,在區內綠道沿線建成涵蓋科技、娛樂、智慧服務等配套服務的“特色驛站”。
除了天府綠道首期工程,成都三環路熊貓綠道的建設也開始鋪開。此前,成都市綠道建設工作專題會上發布最新消息,沿三環路打造的綠化帶將升級打造成為熊貓綠道,這條以熊貓文化為載體的城市主題綠道,將成為成都市域綠道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三環路熊貓綠道總長度約100公里,沿三環路內、外環的長度各有50公里,寬度均為50米。根據設計方案,熊貓綠道將以慢行交通為主,兼具生態、休閑、體育、文化等功能。綠道會打造熊貓籃球場、熊貓雕塑等萌趣小品,以及以熊貓圖案打造的立體植物雕塑、模紋熊貓等園林景觀。
熊貓綠道全線將以“花、果、竹、林”四個主題,選用楊樹、香樟、銀杏、佛肚竹、金鑲玉竹、斑竹、美人梅、紫薇、紅楓、桃、杏、梨、石榴等植物,打造八片特色植物林,分別展現“繁華鬧春意、芙蓉織錦繡、清香溢滿林、金果綴枝頭、幽簧通綠徑、竹藝展詩情、彩林繪蜀韻、碧郁滿蓉城”等八類植物風貌。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東邊,總面積超1000畝的7個公園,將在今年國慶前后開門迎客。記者了解到,這些公園中不僅有街頭游園、社區綠地,還有面積超過700畝約4個人民公園大的海濱公園。橫跨成華區青龍、白蓮池兩個街道的海濱公園,將為周邊22萬市民提供休閑、娛樂及鍛煉身體的好去處。公園一期主要呈現三大特色——豐富的娛樂設施,包括兩個兒童娛樂場所、4座觀景橋、6個觀景平臺、1個萬余平方米包括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的運動場所。
行動 雙流區關停800家“三無”企業
“關停這些企業后,今年看見的藍天都多些了。”在雙流區九龍湖社區,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李德根大爺告訴記者,位于社區四組的沙發外架廠,是居民們一年來的“心肺之患”,只要廠內機器開動,漫天揚塵中,這一片區的天空都要暗一點。
順著李大爺的指引,記者走進已經被關閉的兩家家具廠,因為機器被搬離,整個廠區空蕩蕩的,在廠房的窗戶玻璃上,還覆蓋著約1厘米厚的粉塵。“這一片以前全是家具廠,粉塵味嗆人、油漆味刺鼻,居民都不愿從廠區旁經過。”雙流區西航港街道環保科科長盧厚義告訴記者,這家沙發外架廠從2015年12月開始生產,屬于無營業執照、無排污許可、無行業經營許可的“三無”企業。去年4月接到群眾投訴后,社區和環保局多次上門要求其整改,可是工作人員總是以老板不在家為理由推脫。“這種企業,有單子就開工,常常在晚上和節假日和我們 打游擊 。”盧厚義說,要抓到企業的排污現場不容易,“門口的有 崗哨 ,一看見我們來了,就按鈴,里面機器馬上就關了。”
終于,一個深夜,凌晨兩點,環保工作人員翻墻進入廠區拍下粗放的生產現場后,再從大門進入,要求整改。事實上,這還只是針對“三無”企業整治行動的一個縮影。今年,雙流區委區政府下大力氣整治“三無”企業,據統計,雙流區共有這樣的工業企業2690家,截至目前,已取締、整改、搬遷800家。
這些企業中,有的被徹底斷電,對廠房和違法建設實施拆除,還有的完成規范整改后通過聯合審查,當地在此基礎上按照“只減不增”的原則,杜絕新增“三無”工業企業。同時,雙流區還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加強與樂至工業園和雅雙工業園對接,為區內“三無”工業企業梯度轉移創造條件。目前,雙流區各鎮街道要對轄區內“三無”工業企業實施網格化管理,建立了“網格長”制度,設立網格督察員,加大對“三無”工業企業生產情況巡查,形成長效監管機制。
拆除“干吼一條街” 未來將成為龍泉街頭綠地公園
在四川省內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中,龍泉驛區的“干吼一條街”分外“扯眼球”。在當地,這條位于龍泉驛區星光東路航天生活區一側和航天南北路航天工業區一側的街道,因噪音大、環境臟、秩序亂而“頗有名氣”。今年3月和5月,建筑面積達10583平方米的359間臨時門面全部被拆除,城市道路擴建和綠化工作相繼展開,徹底將那里的“干吼”變清靜。
今年,“干吼一條街”娛樂場所噪聲擾民問題,被龍泉驛區委、區政府確定為全區十七項環境保護突出問題中的第十三個。為了順利拆除,對商家挨家挨戶做工作,成為工作組很長一段時間的主題,“街道宣傳部、規劃局、公安局等部門,包括老黨員,上百人加入了這項工作。”龍泉街道辦副書記林向勇坦言,幾個月的時間里,每天下午三四點,酒吧、KTV開門了,他們就上門做宣傳,剛開始遭遇到商家的抵觸幾乎是“家常便飯。”
“都不讓我們進門,特別抗拒。”林向勇記得,有商家爭辯說,會掃干凈自家門前,“可這是整條街,數千居民的生活問題,不是你自掃門前雪就能解決的。”另一方面,龍泉驛區積極為這些商家找出路,“幫他們找新門面,談價格,有接近60家都是我們為他們找到的新址。”
|
Copyright ? 2025 成都華意中聯展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備19018284號-1 ????? 隱私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