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大氣防治首戰告捷 成都使出了哪些努力
發布時間:2017-11-14瀏覽量:2077次
根據預報顯示,成都今年第一次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已于2017年11月8日凌晨啟動。在人努力與天幫忙的共同助力下,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污染嚴重程度實際上要輕一些。
成都市環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自8日零時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以來,空氣質量各項指數均比預報值偏低,8日細顆粒物濃度比預報偏低27微克/立方米,9日偏低16微克/立方米,AQI指數也從8日的152降至9日的120。
在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首次戰役中,成都取得了以上成績,為后續的開展工作增加了信心。當然,這組數據的背后,必然離不開成都一直以來對大氣污染的重拳出擊。那么,近段時間,成都是如何做到一微克一微克“摳”出藍天的呢?
政策引領方向
成都加強頂層設計,以科技創新引領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精準管理的新階段。在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之前,成都印發《成都市環境污染防治“三個戰役”實施方案》。隨后,召開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布置了十大防污重點工作。
預警啟動后,成都市經信委、公安局、交委、建委、國土局、城管局……多個部門聯合行動,嚴格按《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17年修訂)》執行。相關整治行動中,不斷出臺細化標準條例,如:印發《成都市全面推進燃煤鍋爐淘汰及清潔能源改造工作方案》、發布《成都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辦法》、出臺《成都市黃標車淘汰工作實施方案》等。
聯防聯控,提前狙擊
重污染天氣并沒有“如約而至”,離不開提前采取應急管控措施。四川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葉宏表示,多家科研機構研究表明,提前1-2天采取應急減排措施,能夠更有效地降低PM2.5峰值濃度,推遲重污染發生的時間。
在重污染天氣來臨之前,成都的有關部門已經展開行動,按照“治霾十條”和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總體部署,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落實,提前阻擊污染。“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工作關閉取締14148家;列入淘汰計劃的100戶企業中,完成88戶落后產能工藝或設備的拆除;嚴格機動車定期環保檢驗,減少尾氣污染,控車減油行動已完成21450輛黃標車淘汰;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積極開展建設工程文明施工達標工作和揚塵在線視頻監測工作,做好清潔降塵行動……
治霾之路任重道遠
雖然目前大氣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但秋冬季霧霾形勢依然嚴峻。為此,成都將深入開展防反彈行動、“散亂污”整治行動、燃煤鍋爐“清零”行動、移動源污染整治行動、工地及道路揚塵污染防治行動、水泥企業和磚瓦窯行業整治行動等十大行動。
為打好接下來的“污染天氣阻擊戰”,成都將實行“減排”與“督查”兩手抓。嚴格落實各項減排措施,與省環保督察辦同步啟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查和執法工作;始終對各類環境違法犯罪行為保持高壓態勢,讓“凡污染、必嚴查”“凡污染、必重處”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