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7-05瀏覽量:1965次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通知,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全國多個城市相繼出臺垃圾分類實施方案。
7月4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分類辦”)獲悉,今年,成都高新區將持續創新垃圾分類新舉措、新模式,初步實現垃圾分類的源頭減量、可追溯監管、無害化處理。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生活垃圾分類新增覆蓋居民3.4萬戶,累計覆蓋13.85萬余戶,覆蓋率達35.4%;黨政機關、商業綜合體、醫院、駐區部隊覆蓋率均達100%;實施分類的學校共133所,覆蓋率達92%。
線上掃碼代收垃圾 多手段實現垃圾前端減量 “我們將嚴格實施‘不分類、不收運’制度,預計到今年底,成都高新區生活垃圾分類新增覆蓋率將達15%,新增覆蓋居民戶數將達7.78萬戶以上。”成都高新區生活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全區學校、醫院、客運站、體育場館等場所,將實現生活垃圾分類100%全覆蓋;飯店、市場等場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50%。
此外,成都高新區將積極探索涉農區域生活垃圾分類,城鎮社區和農村集中居住區的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將達50%,生活垃圾末端處理減量率達10%。
為進一步發揮街道、社區在生活垃圾分類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今年,成都高新區在1個示范街道及盛華社區、天華社區、金融城片區、天府奧體社區、新能社區、五根松社區、中海社區7個社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積極創建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
在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中海社區,“一袋一桶一系統”的垃圾分類方式,給居民帶來不少便利。
“一袋”指用于存放可回收垃圾的袋子,居民裝滿可回收垃圾后掃描袋上二維碼,后臺即通知工作人員上門收取,最后通過在線系統直接返現。
“一桶”用于存放廚余垃圾,桶里放置了用于發酵廚余垃圾的添加劑,也能除臭。“該桶可存放一戶家庭的廚余垃圾,桶裝滿后掃碼下單,工作人員上門收取,同時提供新桶給家庭。”中海社區工作人員介紹,桶內的廚余垃圾將被運往存儲中心繼續熟腐,直到變成生物有機肥。
“一系統”指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交易平臺,該平臺采用云計算、邊緣計算模型,將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完畢,真正做到家庭生活垃圾分類。
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街道以“院落花園”和“院落菜園”為主題,在5個老舊院落開展“城市生態農耕”,引導居民將廚余垃圾堆積發酵,制作成有機肥,用于土壤堆肥,達到垃圾減量和資源利用的目的。
目前,肖家河街道共有城市農耕農圃5處,環境自治小組6支,種植面積約170平方米,累計超過150人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來。居民在“院落花園”種上蔬菜瓜果、花卉等,餐廚垃圾實現就地減量;居民還將爛菜葉、水果皮等無油漬的廚余垃圾放進“生態農耕基地”,管道中的蚯蚓會將垃圾轉化為植物需要的養分,讓垃圾成為有機肥,實現垃圾減量和資源再利用。 |
Copyright ? 2025 成都華意中聯展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備19018284號-1 ????? 隱私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