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建兩個垃圾處理廠 將垃圾變為寶
發布時間:2014-09-28瀏覽量:2566次
四川成都今年內將在龍泉驛開建一個日處理能力30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將餐廚垃圾變成生物柴油、有機肥等產品,預計明年底建成投用。目前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正式獲得批復,這個處理廠是成都第二座餐廚垃圾處理廠,占地約40.29畝,總投資1.28億元,設計規模日處理餐廚300噸;第一座垃圾處理廠去年9月投用,日處理能力200噸;第三座餐廚垃圾處理廠目前也已開始選址,預計2016年建成,設計規模400噸每天。屆時,成都三座餐廚垃圾處理廠總處理規模達到900噸/天。
據環評報告透露,該項目采用中溫厭氧消化技術處理餐廚垃圾,處理過程包括預處理、廢油脂回收、生物柴油制備、水解厭氧發酵、沼氣凈化及發電、發酵殘渣脫水及制肥、廢水處理及除臭處理等工藝。處理后,將分離出的油脂與餐廚廢棄油脂(包括地溝油)混合精煉生產生物柴油,厭氧消化產生的沼氣則經脫硫、脫水后發電,發酵沼渣則堆肥生產有機肥。按照設計方案,項目可年產生物柴油2萬噸、有機肥4800噸,副產品甘油1000噸、植物瀝青1200噸。
環評報告分析,該項目周圍均為固體廢棄物衛生處置場用地,下游10公里范圍內無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源取水口,生活用水由市政供水。周圍800米范圍內無工業企業、居民區、水源地及重點名勝古跡和風景區等。環評批復進一步要求,在預處理車間、堆肥車間和污水處理站邊界外分別設置100米衛生防護距離,在生物柴油生產車間、產品罐區邊界外分別設置50米衛生防護距離。同時要落實餐廚垃圾的封閉運輸措施,合理規劃收運路線、收運時間,加強上料、卸料和運輸過程的環境管理,有效控制和減少惡臭、噪聲對環境的影響。此外,在項目設置的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內不應規劃新建住宅、學校、醫院等環境敏感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