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06瀏覽量:2242次
新《環保法》已于1月1日開始實施,雖然正式實施不過幾天,但這部“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已經初顯威力,廣州市環保局日前查封了兩家違法排污企業,湖南也首次對違法排污拒不整改企業采取了行政拘留措施,在法律法規鐵拳下,環保執法有望全面鋪開。相關分析人士認為,新《環保法》的落實最可能受益的是環境監測和工業排污處理領域,其中一些領軍企業有望長期受益于環保改造。
環境監測最先受益
環境治理,監測先行。新《環保法》明確規定安裝使用監測設備,使得環境監測設備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新《環保法》規定:重點排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安裝使用監測設備,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保存原始監測記錄。嚴禁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
在政府力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環保依法監管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并成為環保行業未來幾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環保行業將從“重投資、輕監管”進入建立“長效監管”時期,此次新《環保法》核心為提高環境違法成本,相關細分領域監管政策將陸續出臺,而完備準確的監測數據成為依法從嚴監管的基礎,對環保監測設備需求和第三方運維需求都將大幅提升。
工業水改造運營規模將達千億
除了環境監測領域,企業的工業污染處理也亟待解決。在我國工業環保領域的技術升級并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過程中,工業廢水處理市場空間有望擴大。
其中,工業廢水排放將是技術改造的重要部分。據悉,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大但是達標處理率很低。工業水成分復雜,具有量大、面積廣、毒性大、不易凈化等特點,因此處理難度非常大,成本也非常高,很多企業不重視工業廢水處理,再加上執法不嚴,導致很多沒有經過有效處理的工業廢水就直接排放,造成河道流域污染,近年來環境污染的事故發生也多為工業污水事故,嚴重威脅水生態安全,我國每年用于水資源保護項目的資金就超過千億元。
新《環保法》規定,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采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如實向社會公開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2012年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達221.6億噸,主要集中在造紙印刷、化工、紡織和鋼鐵等行業。焦化、造紙行業處理達標率均不到30%,石化行業約70%,大型鋼廠達到90%,但小型鋼廠只有50%左右。因此,工業廢水治理迫在眉睫,新《環保法》對工業廢水排放標準趨嚴將催生設備改造投資需求,預測未來5年工業水改造運營年均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
工業廢氣治理迫在眉睫
工業有機廢氣(以下簡稱VOC)是生成PM2.5的重要前體污染物,現階段我國VOC治理率不足10%,而工業過程的排放就占到了近一半。隨著新《環保法》的實施,我國在除塵、脫硫排放標準方面還會繼續提升。對設備、技術要求的不斷提升,將會為工業廢氣治理市場帶來可觀的增長空間。
新《環保法》對于排廢企業的處罰力度進一步加大,這對于電廠、有色、冶金等有排放廢氣需求的企業來說,為了不被罰款,不被關停,企業相應的就要改造環保設備,加大環保投入。 實際上,正是排廢企業的巨大環保壓力給大氣治理行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根據國家對燃煤機組“近零排放”新標準,在我國重點地區完全實現“近零排放”的情況下,我國大氣治理理論改造總市場容量在806億~1288億元。
Copyright ? 2025 成都華意中聯展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備19018284號-1 ????? 隱私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