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四川創新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機制
發布時間:2015-05-26瀏覽量:2376次
從四川省住建廳獲悉,四川省幸福美麗新村推進工作正在有序進行,省住建廳已在鄉村規劃、農房建設、傳統村落申報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等方面取得實質成果。尤其是因地制宜建立起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機制,使得農村人均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首批接受國家檢驗的8個城市農村生活垃圾驗收全部合格。
據了解,作為全國第一個接收驗收的省份,四川省從4月開始,按照“全省域90%以上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目標要求,以抽樣檢查的方式分三批次接受住房城鄉建設部等國家10部門驗收。目前,第一批接受檢查的8個市全部合格,二三批次接受檢查的地市州綿陽、廣元、遂寧、樂山、南充、宜賓、廣安、達州、巴中、甘孜州、涼山州正在進行查漏補缺,爭取各項指標達標,力爭順利通過檢查。
四川省住建廳副巡視員鄭友才介紹,四川堅持從實際出發,發掘提煉群眾創造的經驗成果,探索出了具有地域特點和典型意義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新模式。他舉了個例子,地處丘陵地區的丹棱縣龍鵠村打破村民小組的界限,依據道路和農戶分布狀況,合理規劃建設傾倒池、分類減量池和村級收集站,由縣直接轉運處理,并創新農村保潔清運的社會化服務模式,通過召開村民大會,采取公開競標的方式確定垃圾收集和常態保潔承包人,全體村民每人每月出1元錢,村民和村委會實施有效監督,成功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完善處理。
目前,四川省已探索出“戶定點、組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羅江模式”;“因地制宜、分類收集、村民自治、市場運作”的“龍鵠模式”;“以城帶鄉、區域輻射、因地施策”的“達州模式”;“實施三個轉變,降低垃圾危害”的“阿壩模式”,為全國各地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提供經驗。
據了解到,截止2014年底,四川全省建有生活垃圾收集點的行政村已達39409個,占行政村總數的86%;已配有農村生活垃圾轉運機動車8525臺、非機動車49913臺;2013年,村莊環境衛生的投入達12.1億元。與此同時,省住建廳協同有關部門加強了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的建設,五年多來,共投入資金7.7億元,新建、改造鄉村級回收點1.7萬個。到2013年底,全省農村(民族自治州除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點覆蓋率已達到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