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09瀏覽量:2258次
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9月7日召開了2015年8月全省空氣質量會商會。會上通報,7月以來,四川省臭氧濃度大幅提高,川西大部分城市和川東北部分城市呈區域性連片污染,臭氧已成為繼PM2.5后另一項主要大氣污染物。
參會專家表示,臭氧污染是大氣治理新挑戰,治理難度遠大于PM2.5,目前處于探索階段。“可以明確的是,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是臭氧生成的前體物,也是主要控制對象。”
8月,全省21個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以臭氧為主。從全國74個重點城市看,近年來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大氣污染物濃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二氧化氮持平,但臭氧濃度平均上升6.8%。“四川屬于全國臭氧高值區之一,8個環保重點城市的臭氧污染日益嚴重。”與會專家介紹,與去年同期相比,2015年上半年,8個環保重點城市臭氧超標率從3.12%上升為5.76%,臭氧濃度上升9.4%。1-6月,臭氧達標率較低、需重點防控的城市有成都、德陽、資陽和遂寧。
臭氧并非人類排放直接產生,主要是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光照條件下反應生成。臭氧生成需光照條件,四川秋冬光照較少,因此臭氧污染春夏高、秋冬低,夏季污染天大多由臭氧造成。臭氧濃度一般在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兩點最高,晚上進入低值。少量臭氧可提神醒腦,但人體長時間暴露在高濃度臭氧下,會損害中樞神經,引發呼吸道疾病等。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臭氧污染提前到3月就出現,且夏季(6~8月)以來,川西區域大部分城市(成都、眉山、資陽、德陽)、川東北區域部分城市(遂寧、南充)呈區域性連片污染,濃度高值也比往年有提高。據省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羅彬介紹,臭氧濃度受人為活動影響較大,除川西高原外,臭氧污染在川南、攀西等其它區域也在擴展。
羅彬介紹,PM10和PM2.5可通過控制揚塵、禁燒秸稈、禁燃鞭炮等直接排放控制措施進行治理,但臭氧是通過光照二次生成的污染物,一次排放控制不能達到治理目的,更講究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協同控制。
去年以來,四川省氮氧化物濃度實現了7年以來首次下降,降幅達12%,今年又降10%左右。在這種背景下,為何臭氧濃度不降反升?羅彬分析認為,除空氣改善的滯后效應外,另一個可能原因是四川省的揮發性有機物還未能得到有效減排,拉高了臭氧濃度。“臭氧濃度的增高與經濟增長、能源結構轉型有直接關系,應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進清潔能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削減污染物排放量。此外,由于臭氧的兩個前體物流動性很強,一個地區產生的氮氧化物可能飄到其他地方形成臭氧,今后要加大區域聯防聯控。”
不過,情況還遠沒有到談“臭”色變的程度。據會上通報,目前臭氧在四川造成的最大污染程度為中度污染。相比臭氧污染,PM2.5造成的污染程度更高、持續時間更長、人體受影響程度更大。
|
Copyright ? 2025 成都華意中聯展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備19018284號-1 ????? 隱私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