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拖后腿” 三季度成都空氣排全國倒數第十
發布時間:2015-10-23瀏覽量:2094次
10月21日,環保部發布“2015年第三季度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令不少市民吃驚的是,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成都進入相對較差的后10位城市名單,排名倒數第十。梳理發現7、8、9三個月中,成都排名呈“跳躍”態勢:7月排名倒數第9,8月排名倒數第十,9月排名順數第39。“7月、8月,成都空氣質量相對較差,是因為臭氧的關系。”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羅彬介紹,從臭氧來說,夏季污染是一年中最為嚴重的季節,“9月,臭氧濃度下降,空氣質量也相對改善。”
羅彬說,四川省的臭氧污染月際變化呈春夏高、秋冬低,夏季污染是一年中最為嚴重的季節。
成都乃至四川,為什么臭氧會超標,成為夏季污染“禍首”?這與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和日照息息相關。羅彬介紹,臭氧主要來源于二次生成,兩種主要前體物為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主要來自于燃煤、汽車尾氣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來源相對非常復雜,從涂料、燃油,煉油廠、干洗店,到生活中常用的發膠、香水,凡是使用溶劑的地方,都會產生這種污染物。”
從成都而言,汽車保有量僅次于北京,居全國前二,尾氣排放帶來大量氮氧化物;大型發電廠、大型玻璃廠、家具廠、加油站乃至干洗店、美發店等等,帶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一旦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相結合,再碰上日照強,就易形成臭氧。”
羅彬說,不僅四川省,從全國范圍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區,都是夏季相對的臭氧高值區。“和PM2.5治理相比,臭氧污染治理的難度更大。”
如何才能解決臭氧難題?羅彬認為,一方面,要從臭氧污染研究著手,科學制定臭氧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控制策略;另一方面,通過工業企業加強脫硝、機動車污染防治、企業采用先進技術等,加強源頭控制和污染治理,進一步削減污染物排放。同時,成都環保部門也做過回應,通過對高排放汽車限行區域的查處,對產生氮氧化物的工業企業的監管等,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針對容易產生揮發性有機物的行業,比如家具和汽車制造業等,通過提高排放標準,來盡量控制揮發性有機物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