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政協召開專題協商會 為環保獻策
發布時間:2015-12-24瀏覽量:2639次
為讓成都天更藍,水更清。今日,成都市政協委員齊聚一堂,圍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一主題,為成都環保建言獻策。
“在1-10月,成都PM10 、PM2.5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了12.4%、20.3%。其中PM2.5下降幅度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居于前列,且重污染天氣減少,未出現嚴重污染天氣。在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方面,1-10月,全市實施行政處罰523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2起……”會上,成都市環保局局長陳琳向成都政協委員們介紹了成都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情況。陳琳談到,在“十三五”期間,成都將繼續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改革,積極加強環境監管執法,抓好土壤、水環境污染治理,推進大氣霧霾治理,進一步加大環評審批下放區(市)縣力度等,全力完成環保工作各項目標任務。
成都打響“十三五”環保攻堅戰,目標已定,如何應戰?
對于大眾關注的霧霾治理,四川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環境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呂曉彤建議成都應該實行多元共治,大力實施環境信息公開,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成都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修訂以及其他環境政策、規劃制定意見建議。同時,她建議建立企業信息公開獎懲機制和多方監督檢查機制,搭建溝通平臺,督促企業持續改善信息公開水平。
圍繞創新推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鄧玲建議成都整合綠色發展高層次智力資源,充分發揮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研究優勢,盡快建成在國內外頗具有影響力綠色發展智庫,行成綠色發展人才優勢,支撐成都生態文明建設。
不僅如此,來自于農工民主黨成都市委員會副主委兼秘書長馮儉、致公黨成都市委員會副秘書長何長明、四川環科院環境規劃所所長佟洪金、東方電氣中央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工程師盧葦等還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確保成都市生態安全”、“加快成都市農村河道綜合治理的建議”、“加大成都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力度 確保飲水安全”、“應對未來成都市土壤污染問題的建議”等環保各方面進行了發言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