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將投資5619億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發布時間:2015-12-30瀏覽量:2780次
據成都市委外宣辦消息,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未來十年四川成都將計劃總投資5619億元,建設238個生態文明建設重大項目。涵蓋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治理、生態文化宣教及示范、基礎能力建設等領域。
未來十年四川成都將計劃總投資5619億元,建設238個生態文明建設重大項目,通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全方位升級,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此外,作為指導未來十年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藍圖,《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2025規劃》和《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也即將出臺。這是12月24日,從成都市委外宣辦獲得的消息。
據悉,未來十年成都實施的238個項目,將涵蓋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治理、生態文化宣教及示范、基礎能力建設等領域,意在通過優化空間開發格局、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倡導生態文明理念、增強環境承載能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等八個方面著力,全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結合規劃編制,成都市梳理了近期、中期和未來十年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批重大項目。其中,2016年計劃實施項目150余個,投資752億元;未來五年計劃實施項目220余個,涉及投資2006億元;未來十年計劃實施項目238個,涉及投資5619億元。
而整治空氣污染、建設環城生態區、生活垃圾零填埋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項目,成為成都市未來十年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治霾
來自成都市環保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成都重污染天氣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7天,且無嚴重污染天氣;11月與去年同期相比,PM10、PM2.5分別下降了17.6%和10.7%,達標天數比去年同期增加2天。
成都市環保局副局長張軍介紹,未來幾年成都將實施最嚴格的環境管理制度。包括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制定《成都市環境保護督察方案》,完成《成都市自然生態保護條例》地方立法,頒布實施《成都市飲食油煙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此外,成都還將推進重點企業脫硫、脫硝、除塵,整治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大力推進中心城區和郊區(市)縣建城區燃煤鍋爐淘汰等,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關鍵詞—環城生態區
2012年,成都將中心城區繞城高速公路兩側各五百米范圍及周邊七大楔形地塊內的生態用地和建設用地設立為環城生態區,規劃總規模187.15平方公里,測算總投資約1500億元,計劃2020年全面建成。
目前包括錦城湖、青龍湖一期等7個湖泊濕地已經建成,高新中和濕地、雙流江安濕地等項目正在建設。預計到2020年主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綠地率達到4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
關鍵詞—水生態
新出爐的《成都市水生態系統2025》提出,成都將從“防洪治澇、供水安全、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景觀提升”五個方面,實施一系列規劃措施。實現“一圈層梯度蓄水、增加水面,打造親水濱水空間;二圈層生態修復、河湖連通,筑牢城市防洪屏障;三圈層囤水蓄水、廊道建設,系統治理河流水系”,提升城鄉水環境。
到2025年,全市主要江河堤防建成長度將由現狀的641公里提高到890公里,城區內澇防治能力將可以有效應對50年一遇暴雨;中心城區和區(市)縣城實現污水全收集處理,鄉鎮污水處理率提高到80%,中心城區再生水利用率由現狀的18%提高到50%;建成57個濱水城鎮景觀節點,濱河綠道建成長度1000公里,城市主要河段綠化率達到85%以上等。
關鍵詞—生活垃圾零填埋
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是成都市計劃2018年完成的目標。為此,成都將加快建成投運萬興環保發電廠項目,大力推進隆豐、寶林環保發電廠項目建設,啟動大林、金堂環保發電廠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建成中心城區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項目(二期),實現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項目新增居民3萬戶,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