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天藍水清地綠 成都計劃投資5619億
發布時間:2016-02-22瀏覽量:2630次
近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發布《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2025規劃》(簡稱“規劃”)。規劃明確要實現的18項主要指標,梳理了238個重大項目。與此同時,規劃還有一個看上去“巨大”的投資額——5619.31億元,而這筆“巨款”,將用于未來十年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那么,到2025年,成都的生態文明建設將達到什么目標?與市民切身相關的項目又有哪些?
規劃的總體定位
建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轉型發展引領區建設長江經濟帶水生態文明典范區建設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
要實現18項主要指標
規劃列出了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要實現的18項主要指標,涉及單位GDP能耗、中心城區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用水總量、森林覆蓋率等等。
到2025年,成都市用水總量(不含河道生態環境用水)要力爭控制在65.7億立方米以內,森林覆蓋率達到41%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積比例達到60%,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75%,PM10和PM2.5年均濃度分別小于90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中心城區、郊區縣城、鄉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100%、100%、80%。
238個重大項目涉及多領域
規劃梳理了238個重大項目,計劃總投資5619.31億元,支撐規劃任務的落實和目標的實現。這些項目涉及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環境治理、防災減災等多個領域。與市民切身相關及社會各界特別關注的有:
生態環境治理工程
包括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水、大氣、土壤環境治理及固體廢棄物處置三大類工程,含環城生態區建設、中心城區排水管網、污水處理廠擴能改造、耕地質量提升、成都環保發電廠建設等93個項目,計劃總投資4272.93億元。
其中,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工程包含27個項目,計劃總投資3118.39億元;水、大氣、土壤環境治理工程包含47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081.59億元;固體廢棄物處置工程包含19個項目,計劃總投資72.95億元。
第二水源·李家巖水庫
在發布會上,成都市水務局副局長陳科介紹了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巖水庫的建設進展情況。
定位為成都第二水源的李家巖水庫,于2015年5月19日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列入第一批12個PPP重大水利項目之一。近期可研報告正待通過水利部審查、國家發改委的審批。陳科介紹,李家巖水庫壩址位于四川省崇州市懷遠鎮青峰嶺社區境內。該工程以城鄉供水為主,為成都市供水提供應急備用水源,兼顧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水庫總庫容17141萬立方米,農業灌溉面積9.36萬畝。最大壩高123米,壩頂寬12米。
工程計劃今年上半年啟動建設,預計2020年建成。
資源節約利用
包括節能、節水、節地及資源化利用兩大類工程,含萬家千戶重點耗能企業節能改造、海綿城市建設、廢舊商品回收交易市場建設等21個項目,計劃總投資207.26億元。其中,節能、節水、節地工程包含13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66.71億元;資源化利用工程包含8個項目,計劃總投資40.55億元。
垃圾處理
規劃中提到,目前成都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5座,設計生活垃圾日焚燒處置能力近4500噸。未來10年,成都市將在遠郊縣(市)新建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5座,設計生活垃圾日處理規模7700噸。成都市城管委副主任王新代表示,屆時成都將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標。
據介紹,這5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中,成都隆豐環保發電廠規劃選址于彭州市隆豐鎮,成都寶林環保發電廠規劃選址于邛崍市寶林鎮百靈村,成都鄧雙環保發電廠規劃選址于新津縣鄧雙鎮文山村,成都大林環保發電廠規劃選址于天府新區大林鎮,成都金堂環保發電廠規劃選址于金堂工業集中發展區。
基礎能力建設
包括防災減災、統計監測兩大類工程,含金馬河防洪建設、大氣環境監測、西江河防洪整治及綜合治理等65個項目,計劃總投資483.73億元。其中,防災減災工程包含31個項目,計劃總投資466.03億元;統計監測工程包含34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7.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