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態勢發展良好 總市場規模將超1300億元
發布時間:2016-06-07瀏覽量:1730次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處理方式已在國際上廣泛使用。近年來,我國加大垃圾焚燒工作的推進力度,使得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預計到2021年,我國垃圾發電行業建設市場空間為665億元,運營市場空間達728億元??偸袌鲆幠⒊^1300億元。
垃圾焚燒發電廠作為城市發展運作的必要工具,不可或缺,隨著近年來垃圾數量的不斷爆增,垃圾焚燒發電進程的推廣和推進已經迫在眉睫。
根據E20研究院的統計,截至2014年5月末,我國垃圾焚燒總處理能力(含已運營、在建、擬建以及已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的項目)達31.00萬噸/日;其中位居行業前五名的企業處理能力合計為13.08萬噸/日,市場份額達40%以上,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
2015年,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23.3萬噸/日,2020年將達到40萬噸/日。運營方面,至2015年底,城鎮垃圾處理的年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120億-210億元,焚燒的年市場運營規模將達到60億-120億元,至2020年,垃圾焚燒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150億元。
從行業長期發展邏輯看,原有填埋場容量趨于飽和,地價上漲降低政府新建填埋場的驅動力,未來焚燒占比將逐年上升。過去幾年是垃圾焚燒項目的建設高峰期,企業跑馬圈地,考驗的是企業的拿單能力。目前垃圾焚燒產業從建設期逐漸步入運營期,對企業的運營能力、項目選擇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統計數據,全國現有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4633.7萬噸/年,根據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實際情況,全國還需要建設垃圾焚燒設施規模12604.9萬噸/年。根據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的規模大小,每36.5萬噸/年的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資金約需5.2億至7.2億元,照此計算,全國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需資金1795.2億至2486.4億元。如果到2030年前建成,平均每年需投資119.7億至165.8億元。
未來隨著新建產能相繼投運,將從建設和運營兩個方面帶來增量市場。根據25%的產能投放增速假設,預計2017年有望達到39萬噸/日產能。建設期間,假設每噸日產能需要投入40萬。運營期間,假設每噸垃圾處置補貼費用為85元/噸,每噸上網電價0.65元/度,每噸垃圾發300度電,電量上網率為80%,則處理每噸垃圾收入241元。
目前,對垃圾焚燒行業而言,“鄰避效應”和“低價競標”是其最大挑戰,為應對行業挑戰,“藍色焚燒”和“生態化循環”或將成為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