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都市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而彭州市,作為成都市北部的重要生態屏障,站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的起點上,它又將有何作為?據了解,彭州市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十三五”時期彭州將堅定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在污染治理方面,將在2025年前關停高污染企業152家,同時,彭州市將“大手筆”投入 13.77億元,實施7個生態環保重大項目。同時,還將建成湔江河谷生態景觀走廊以及數個城市綠地、濕地公園,基本實現中心城區市民身旁有綠地、小區門前有公園的宜居環境。
摸清生態家底 推動實施“一三三六”發展戰略
從彭州市環保局了解到,在年初召開的彭州市委第十三屆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提出,將大力推動實施“一三三六”發展戰略,即重點建設“一心”(中心城區),加快建設“三極”(濛陽、麗春、通濟),深入推進“三組團”(城市經濟組團、都市農業組團、山地旅游組團),大力發展“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航空動力產業集群、家紡服裝產業集群、山地旅游產業集群、都市農業產業集群等),構建三類空間相協調的良好局面。同時,提出將生態名城建設擺在社會發展的第一位。
據彭州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高水平推進生態名城建設,2016年一季度,彭州市委還專門組織環保、水務等相關單位對全市生態基礎進行了全面調研,進一步提出要科學優化主體功能分區,明確發展導向,合理布局城鎮發展、農業發展、生態保護三類空間。“具體來看,就是要嚴守生態紅線,禁止一切與保護無關的開發建設活動,大力開展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要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嚴格控制農業生產區內非農產業發展。堅持工業集中發展,以園區作為工業集聚發展的承載體。”該負責人說。
關閉高污染企業152家 實施環保一票否決制
為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加速提檔升級,深入推進落后產能淘汰,據悉,“十三五”期間,彭州市將逐步關停并轉現有高耗能、高污染工業企業87家,2025年前完成關停并轉152 家。同時,還要嚴把“環評關”,嚴格實施環保一票否決制,堅決將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不符合產業政策和園區規劃環評的項目擋在門外,全面清理整頓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按照“規范一批、整改一批、關閉一批”的原則,對歷史遺留的1100余家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進行分類處置。
除此之外,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彭州市還將推進產業集約集群成鏈發展,突出發展生物醫藥、航空動力、家紡服裝等現代工業集群,實現到2020年,生物醫藥產業、航空動力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家紡服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70億元;加快構建特色化、專業化現代服務體系,重點發展山地旅游產業,提升發展冷鏈物流、博覽會展、現代商貿、健康療養等產業;加快構建全產業鏈、品牌化,集約高效、具有品牌競爭優勢現代農業集群,打造全國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國家級農產品交易平臺,成為成都現代農業對外開放交流重要窗口。
建立網格化環境監管 建成投運“數字環保”工程
“為創新監管制度和手段,我們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落實責任主體,利用網絡化的形式更好地對環保進行監管。”相關負責人說,監管制度的完善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一是改變原有的定人、定區域、定時的環境監察例行巡查制度,實行執法人員與巡查對象雙隨機的隨機抽查制度,讓環境執法更加公平、公開、公正;二是建立網格化環境監管網絡,以行政區域為主要劃分依據,將全市劃分為鎮(街道辦)、村(社區)兩級環境監管網格,聘請環境監管網格員387人。明確各鎮人民政府、村(社區)委員會為各級環境監管網絡的責任主體,實行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進一步強化屬地管理的職責。同時,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引導全民參與環保;三是建成投運‘數字環保’工程,對所有重點排污單位的重點排污部位進行無死角實時高清視頻監控,同時將在線監測數據與‘數字環保’數據平臺進行鏈接共享,實現全天候不間斷監管。這樣,在先進的科技監管下,一旦企業出現違法排污,便鐵證如山,無處遁形。”
到2020年水質優良比例達70% 分步淘汰建成區燃煤鍋爐
據了解,“十三五”時期,彭州市將規劃生態環保重大項目7個,預算總投資13.77億元。同時,還將建成湔江河谷生態景觀走廊以及數個城市綠地、濕地公園,基本實現中心城區市民身旁有綠地、小區門前有公園的宜居環境。
為深入貫徹 “水十條”和“氣十條”,彭州市將推動落實《彭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之前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到2020年,全市納入國家和省級考核的斷面水質全面穩定達標,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0%以上;并積極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營污水處理設施,于2017年前完成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全面達到一級A標排放標準,2020年前,實現城區、鄉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88%、75%。同時,逐步擴大全市禁煤區域,分步淘汰建成區燃煤鍋爐,推行工業企業集中供熱、供能以及清潔能源改造。減少機動車污染,發展綠色公交,逐步提升公交出行率承擔率,到2020年,中心城區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25%。減少道路揚塵,提升道路綠化設施,逐步將城市規劃區內水泥路面改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嚴格推進秸稈禁燒,發展秸稈綜合化利用產業。
“為進一步強化污染治理,我們還將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建成投運隆豐環保發電項目。到2020年,實現重點區域‘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60%以上,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以上,無害化處理100%。”該負責人表示,還將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全面關閉禁養區內尚存的 200余戶畜禽養殖單位,鼓勵種養循環,推進花園式現代畜牧業發展。
|